14
灌浆塞、注浆塞、止浆塞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
安全使用操作规程
1、在灌浆准备时,应选择与孔径、灌浆压力相匹配的灌浆塞,如灌浆压力在5Mpa以下,孔径为91mm,可选外径为68mm即75型灌浆塞,孔径为75mm,可选外径为58mm即65型灌浆塞,孔径为110mm,可选外径为72mm即91型灌浆塞,孔径为60mm,可选外径为52mm即56型灌浆塞;如灌浆压力在5Mpa以上,则选与孔径相匹配的灌浆塞。
2、在灌浆开始时,连接好所有管路系统,将灌浆塞放在与孔径相应的一端封闭的钢管内试灌,检查管路系统是否正常,灌浆塞阻塞效果是否能达到孔内灌浆要求。
3、灌浆的阻塞压力因大于灌浆压力的2-3Mpa。
4、灌浆过程中每30min检查一次阻塞压力是否下降,如有下降即时加压。
5、灌浆结束时,应首先卸掉灌浆压力,再卸掉灌浆塞阻塞的压力,严禁先卸掉灌浆塞阻塞的压力,否则灌浆塞有可能射出,造成安全事故。
6、如多孔一起灌浆时,所有管路必须开,不得交缠在一起,以防一孔发生事故影响其他孔的安全。
7、灌浆时应在灌浆塞下涂抹黄油或其他防护措施,以防卡塞。
8、灌浆塞如使用时间较长,必须将滑动端拆开清洗,加黄油。
◆施工
岩心钻机的钻进方法,根据岩石硬度及完整性,可选用硬质合金、钢粒或金钢
灌浆
钠或高分子溶液化学灌浆;②按灌浆所起的作用划分为:防渗帷幕灌浆,岩石固结灌浆,填充隧洞混凝土衬砌层与岩石之间空隙的回填灌浆,混凝土坝体接缝灌浆,填充钢板衬砌与混凝土之间缝隙、混凝土坝体与基岩之间缝隙的接触灌浆,填充混凝土建筑物或土堤、土坝裂缝或空洞的补强灌浆;③按被灌地层的构成划分为:岩石灌浆、岩溶灌浆(见岩溶处理)、砂砾石层灌浆和粉细砂层灌浆;④按灌浆压力划分为:小于40×105Pa的常规压力灌浆,大于40×105Pa的高压灌浆;⑤按灌浆机理划分为:采用一般压力的压入式灌浆,采用较高压力将岩石中原有裂隙撑大或形成新的裂隙的劈裂式灌浆。
灌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事故有:①灌浆中断;②地面抬动;③串浆、冒浆或绕塞返浆。发生事故后应立即查明原因,及时采取处理措施,必要时停工处理。每个灌浆孔灌浆结束后都要用机械压浆法封孔。封孔质量非常重要,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。
◆质量评价
地基灌浆结束若干天后,通常要钻一定数量的检查孔,进行压水试验。通过对比灌浆前后地层渗透系数和渗透流量的变化,对施工资料和压水试验成果逐孔逐段分析,再与其他试验观测资料一起综合评定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质量评价。检查灌浆效果的方法还有: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检查;②从检查孔采取岩心试验检查;③大口径钻孔直观检查;④孔内摄影或电视检查。
一、产品简介
灌浆塞又称注浆塞、注水封孔器、膨胀胶管。是我公司根据二十世纪90年代后期国内外灌浆施工的实际情况,经过大量试验,精心研制的属国内进的多功能深孔灌浆阻塞机具.广泛应用于水利压裂,灌浆、煤矿铁矿瓦斯抽放。
二、使用方法
1、连接所有管路系统,上紧所有丝扣,接通气源(或水压泵),将灌浆塞放在孔口(或一端封闭的钢管内)试压,检查接头是否泄漏,放进孔内备用。
2、打开气瓶减压阀或水压泵,让灌浆塞慢慢膨胀,注意充气压力必须大于灌浆压力的2/3,达到预定压力即可灌浆。
3、灌浆开始时,待回浆口有大量浆液益出时,再分次缓慢加压到预定灌浆压力,否则容易形成较大压差。灌浆时应经常检查气瓶减压阀压力表压力,如减少应即时加补。
4、灌浆时间较长时,必须检查有无窜浆、绕塞、返浆现象,如有应停止灌浆,放掉压力,充气塞上下松动一下,防止充气塞被固结,难于取出。
5、结束灌浆时,必须先放掉灌浆压力,再放掉充气压力,千万不能先放掉充气压力,防止灌浆塞射出,造成安全事故。
6、灌浆结束后,只需将灌浆塞放入一端封闭的钢管内,充气约0.5Mpa,即可进行循环冲洗。
7、灌浆塞取出后,将水管分别与进浆管、回浆管连接冲洗。
8、多孔一起灌浆时,所有管路必须平行排开,不得绞缠在一起,以防一孔发生事故影响其它孔的安全。
9、长时间使用后,应将灌浆塞下端拆开进行清洗,上黄油。
10、钻孔发现时有较长裂隙或较破碎时,可能会发生窜浆、绕塞、返浆,应另放一根气管至灌浆塞上端,如有窜浆、绕塞、返浆时,用高压气冲排,可预防卡塞。
三、主要技术参数:
封孔直径 30-200mm(可按用户需求加工)
工作压力 1-8MPa(可按用户需求加工)
工作流量 每小时可注浆3-4.5吨
封孔深度 1-8000m
型号
外径
(mm)
自由状态膨胀范围
(mm)
适用孔径
(mm)
自由状态工作压力
≤(Mpa)
工作状态下耐压强度(Mpa)
试验压力
爆破压力
φ32-2
50±2.0
90+8-4
60
6
12
24
φ38-2
55±2.0
95+8-4
65
5
10
20
φ45-2
63±2.0
100+8-4
75
4
8
16
φ45-4
69±2.0
100+8-4
75
16
24
32
φ51-2
69±2.0
110+8-4
90
4
8
16
φ51-4
75±2.0
110+8-4
90
16
24
32
φ64-2
84±2.0
120+8-4
100
3
6
12
φ64-4
90±2.0
120+8-4
100
8
12
16
φ76-2
94±2.0
130+8-4
110
3
6
12
φ76-4
99±2.0
130+8-5
110
8
12
16
φ89-2
109±2.0
140+8-5
130
3
6
12
φ102-2
122±2.0
160+8-5
150
3
6
12